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癌症》 > 1999年第6期
编号:10228850
妊娠期双侧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一例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癌症》 1999年第6期
     作者:林素暇,吴秋良,刘清华,侯景辉

    单位:林素暇,吴秋良,侯景辉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(广州,510060);刘清华 梅州市黄塘医院病理科

    关键词:乳腺肿瘤;非霍奇金氏淋巴瘤;病理诊断;病例报告

    癌症990644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:R738.7 文献标识码:D

    文章编号:1000-467X(1999)06-0751-01

    患者女,22岁,发现双侧乳腺肿块6个月入院。入院时为产后一个月。患者怀孕第四个月开始出现双侧乳腺肿块,逐渐增大,以左侧乳腺为甚。体检:左乳腺均匀肿大约40cm×35cm;右乳腺内下象限扪及一肿块,直径约4cm。全身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。B超检查未见腹部淋巴结肿大。血常规未见异常。临床诊断:双侧乳腺癌。术中冰冻报告:双侧乳腺恶性肿瘤。行撍嗳橄侔⿺改良根治术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病理检查:(病理号265143)1.送检左乳腺30cm×25cm×9cm,表面皮肤静脉曲张,乳头内陷,整个乳腺几乎被肿物所占据,肿物大小约25cm×22cm×9cm,呈巨结节状,边界清,有假包膜,质地中等,部分区域质地稍软;切面部分灰白,部分灰红,湿润,鱼肉状。2.送检右乳腺21cm×20cm×4cm,表面皮肤及乳头正常,内下象限可见一肿块,大小约4.5cm×3cm×2.5cm,结节状,边界清,质地中等,切面灰白色,鱼肉状。镜下:双侧乳腺病变一致,肿瘤由单一的瘤细胞构成,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组织(见图1),可见散在一些呈分泌期改变的残留乳腺导管及腺泡等结构。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,体积中等偏大,胞浆中量色淡,核圆或卵圆形,核膜厚,染色质粗,1~3个小核仁,嗜碱性,位于核中央或靠近核膜处,病理性核分裂多见。免疫组化:LCA膜(+),L26膜(+)(见图2),UCHL1(-),CK(-)。病理诊断:双侧乳腺弥漫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,大无裂细胞性(B细胞性)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图1 图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浸润乳腺组织,瘤细胞核膜厚,核仁清楚,核分裂多见。×400

    图2 图示L26膜阳性免疫组化LSAB法×400

    讨论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少见,双侧在孕期发生更少。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,容易误诊为癌。本病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。在临床上诊断困难时,可在治疗前作穿刺活检或涂片协助诊断。病理学特征是肿瘤以单个或多个小叶浸润性结节病灶,残留腺管。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髓样癌或未分化癌等鉴别,后二者常广泛浸润破坏小叶结构。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〔1,2〕。此例患者为青年女性,双侧乳腺同时发病,病程短,病情发展快,这可能是因为妊娠期和哺乳期机体内分泌改变,促进了淋巴瘤的发展。所以,如果妊娠期发现乳腺淋巴瘤应及早治疗,若是不能控制肿瘤发展时,应终止妊娠,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。

    〔参考文献〕

    〔1〕朱梅刚,周志韶,主编.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〔M〕.第一版.广州: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4:151.

    〔2〕阚秀.乳腺癌临床病理学〔M〕.第一版,北京: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,1993:192.

    收稿日期:1999-05-31;修回日期:1999-07-06, http://www.100md.com